确保叉车安全操作,提前规划以下 6 件事至关重要,能从源头降低风险:
1. 作业环境全面勘察与清理
提前检查作业区域(如仓库、车间、厂区通道):
清理通道内的障碍物(如杂物、未固定的物料),确保通道宽度≥叉车转弯半径 + 安全余量(至少 0.5 米);
确认地面平整度,避免在坑洼、油污、湿滑区域作业(必要时铺设防滑垫);
检查照明(尤其阴暗区域)、视线盲区(如货架拐角、立柱),必要时设置反光标识或警示灯;
划分行人与叉车的分离通道,明确 “人车分流” 界限(如标线、护栏)。
2. 叉车设备全流程预检
作业前必须对叉车进行 “开机前检查”,重点确认:
核心部件:刹车系统(制动距离是否正常)、转向系统(是否灵活无卡顿)、轮胎(胎压、磨损程度,避免爆胎或打滑);
安全装置:安全带(是否牢固、无破损)、喇叭(音量足够)、前后灯光(近远光、转向灯、警示灯)、倒车雷达 / 摄像头是否正常;
特殊环境适配:室外作业需关注天气(暴雨、大风天避免露天作业),防爆区域需确认叉车符合防爆标准。
3. 叉车设备状态全面检查
提前 10-15 分钟启动叉车,逐项排查关键功能:
检查液压系统:升降、倾斜油缸是否漏油,货叉起升 / 下降是否平稳,门架是否有异响;
测试制动系统:空车、满载状态下分别测试刹车距离(确保符合标准:时速 10km/h 时,制动距离≤3 米);
确认仪表盘:电量 / 油量、水温、故障报警灯是否正常,发现异常立即停用并报修,禁止 “带病作业”。
4. 操作人员资质与状态双重确认
核实操作人员是否持有效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(叉车 N1 证书),且熟悉当前型号叉车的操作特性(不同吨位、驱动方式的叉车操作差异较大);
确认操作人员状态:禁止安排疲劳(连续作业超 4 小时需轮换)、饮酒、服用影响判断力药物的人员上岗;
针对新作业场景(如进入陌生仓库、搬运特殊物料),提前组织专项培训,明确环境风险点。
5. 负载信息核实与搬运方案规划
提前确认负载的关键信息:重量(必须≤叉车额定起重量,禁止超载)、尺寸(避免超宽 / 超高导致重心偏移)、形态(散装物料需先固定,液态 / 易碎品需专用属具);
规划负载堆放 / 搬运路径:根据负载尺寸和重量,确定起升高度(避免碰撞货架横梁)、堆放位置(远离货架边缘、墙根),必要时使用托盘、绑带固定负载(尤其不规则物料);
明确 “禁止操作” 场景:如负载遮挡视线(未反向行驶时)、单叉挑货、超载或重心偏移等。
6. 应急准备与责任划分
提前配备应急设备:叉车旁需放置灭火器(适配电气 / 燃油火灾)、急救包,关键位置设置紧急停车按钮;
制定应急预案:明确叉车故障(如刹车失灵、液压泄漏)、碰撞、人员受伤等场景的处理流程(如如何安全停车、疏散周围人员、联系维修 / 急救);
明确责任人:指定现场安全监护员(监督操作规范)、设备管理员(负责故障报修)、应急联系人(如安全员、医务室),并确保全员知晓联系方式。
通过以上 6 项规划,能从环境、设备、人员、操作流程、应急响应等维度构建安全防线,较大限度减少叉车操作中的意外风险。
上一个:叉车搬运医疗设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
下一个:夏季叉车室外作业注意事项